2025年,中产阶级消费似乎玩出了新花样。有点意思的是,大家不再扎堆儿冲奢侈品店买那些动辄上万的“大牌货”,反而跑去山姆会员店、开市客这种超市抢衣服了。羽绒服、马甲、甚至滑雪服,价格比品牌店便宜得多,还号称“质量一样”。更离谱的是,连奢侈品也开始在这些超市里“跳水价”出售,GUCCI围巾、巴宝莉围巾的价格一降再降,简直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地摊货了。与此网购服装因为质量差、退货率高,很多人也开始重新喜欢上逛实体店。奢侈品牌销量下滑得厉害,连GUCCI都扛不住,销售额暴跌了25%。
【事件经过】
事情要从这几年超市的“新玩法”说起。以前,超市就是个买菜的地方,最多卖点生活用品,谁会想到还能在里面买衣服?但现在不一样了,尤其是山姆会员店、开市客这些高端超市,开始把衣服当成重点商品来卖。山姆卖的羽绒服、滑雪服,价格简直低到离谱。优衣库一件249元的羽绒马甲,在山姆只卖199.9元,款式、质量都差不多。更夸张的是,滑雪服这种“高端需求”商品,吊牌价2000多元的Volcom滑雪服,在山姆直接砍到550元!
这价格摆在那儿,能不让人心动吗?尤其是中产阶级,本来就讲究精打细算,能花三分之一的钱买到一样的东西,当然愿意去超市买了。还有更疯狂的,安德玛的童装羽绒服,在品牌店要500块,山姆只卖250块,连含绒量都一样。有人猜测,这些大牌可能在超市里“打折促销”是因为库存压力大,但也不排除山姆在搞补贴。无论如何,消费者买得开心就够了。
山姆的这种操作,其实也算是学开市客的“套路”。开市客从很早之前就玩过类似的花招,比如招牌的“爱马仕包促销”。每次开业,摆三只爱马仕包,不需要搭配其他商品,五分钟就被抢光。对中产这种操作简直太抓人了。甚至国外沃尔玛都卖起了“山寨爱马仕包”,网友给它起名叫“沃金包”,一只才80美金,便宜得离谱。虽然是山寨品,但架不住抢手,常常一包难求。国内的山姆什么时候跟进,也成了大家期待的事。
更让人感慨的是,连真正的奢侈品在这些超市里也变得“接地气”了。像山姆卖巴宝莉围巾,价格直接从官方的几千块降到1900元;GUCCI围巾,原价3800-8500元,现在1000-4000元就能拿下;还有EMPORIO ARMANI的羽绒服,官方价要近8000元,山姆里不到2000元。价格一降再降,像是“跳楼大甩卖”。
不只是山姆和开市客,国内的胖东来超市也不甘示弱。胖东来卖羽绒服,价格低到“离谱”,甚至商家自己都承认,一件衣服只赚3毛钱。赚不到钱还卖?在胖东来的逻辑里,这就是一种宣传手段,虽然表面上赔钱,但能带来更多顾客,最终还是超市赚了大头。
与此网购服装的退货率却越来越高。很多人吐槽,直播间里看着衣服光鲜亮丽,灯光、滤镜加上主播的吹嘘,买回来却发现质量差得不行。像羊毛衫,标榜“100%纯羊毛”,买到手才发现里面掺了聚酯纤维,甚至羊毛含量还不到10%。羽绒服更离谱,有些商家用“飞丝”冒充羽绒,其实就是羽毛边角料。消费者买回去,穿着不暖和,还一股怪味。
正因为这样,很多人对网购失去了信任,反而更愿意去实体店买衣服。实体店的衣服质量摸得着,版型也看得见,买起来更放心。尤其是中产阶级,他们追求的是性价比高、款式经典的衣服,而不是那些“次抛型”的网红货。
奢侈品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。过去几年,奢侈品牌靠“智商税”赚得盆满钵满,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,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。扎克伯格穿的3000块一件的短袖,迪奥的外套比一台小米SU7还贵,这些东西对中产吸引力正在下降。更别提那些顶级品牌,比如Loro Piana,动辄上万的羊绒大衣,普通人根本不会考虑。
根据2024年的财报,奢侈品巨头LVMH的时装和皮具部门销售额同比下滑了5%。GUCCI更惨,靠着它“养家糊口”的开云集团,在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暴跌25%,只有16.4亿欧元。显然,中产阶级正在远离这些“烧钱”的奢侈品牌。
但也不是说中产完全不消费了,他们只是换了消费方式。很多人去奥特莱斯淘便宜货,或者买二手奢侈品。GUCCI的1955包在二手市场还算保值,但这些也说明,中产的消费重心正在转移。
更有意思的是,现在中产买衣服的首选,居然变成了超市。山姆、胖东来这种地方,因为价格实惠、质量过得去,再加上购物体验好,成了他们的新宠。与此奢侈品门店的日子就不好过了。很多大牌店铺关闭,比如LV、GUCCI、DIOR等,在国内一些二线城市都撤了店。
奢侈品行业并非全军覆没,比如爱马仕,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仍然增长了11%,虽然增速放缓,但仍然稳坐头把交椅。PRADA集团靠着支线品牌MIU MIU的爆火,销售额也有所增长。
但整体来看,服装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尤其是中小型服装企业,日子更难过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4年前11个月,国内年收入超2000万的服装企业有13820家,累计营收11378.16亿,同比增长2.58%。虽然这些“巨头们”还在增收,但对小企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。
服装行业的变化,正在悄悄改变每个人的消费习惯。中产阶级从奢侈品店走向超市,这背后折射出的,不只是价格的较量,还有消费观念的转变。
网友们对这事的反应,那叫一个热闹,评论区简直炸开了锅。有人调侃说,山姆超市这是要变成“中产服装大卖场”的节奏,还开玩笑说去超市买衣服比去品牌店更有面子,“毕竟我这是花小钱办大事,智商税什么的,咱不交!”
还有人认真分析了一波,说超市这波操作太厉害了,不光卖菜能赚钱,连衣服都不放过。他们觉得,超市地方大,租金便宜,库存压力小,随便腾块地出来卖衣服,就能轻松搞定。这种模式对品牌商来说也有好处,可以快速清库存。有人得很到位:“品牌店玩的是套路,超市玩的是实在。”
当然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。有个网友说,自己去山姆买了一件羽绒服,穿上暖和又好看,最关键的是,价格便宜到让人怀疑人生。“品牌店卖两千的款,我在山姆花五百就拿下了,简直像捡了个大便宜!”还有人说,山姆的衣服质量完全不输大牌,买回来一对比,连细节都差不多,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个logo。
不过也有些人持保留意见。他们觉得,虽然超市卖的衣服便宜,但毕竟不是品牌专柜,万一质量出问题,维权起来可能会麻烦。还有人说,去超市买衣服总感觉怪怪的,“买菜顺便买件羽绒服,总觉得缺点什么仪式感”。这种“买衣服不够正式”的观点也引发了不少人讨论。
有人干脆发表“灵魂拷问”:去超市买衣服算不算是一种“降级消费”?不过马上有人反击:“这不是降级,这是升级!花更少的钱,买到一样的东西,这才是消费升级的真谛!”一句话说得头头是道,还被评论区一片点赞。
还有一个网友开玩笑说,“现在连奢侈品都开始摆地摊了,果然是内卷到了极致。”他觉得,这种现象说明大牌日子不好过了,连GUCCI都得跑到山姆来“打工”。更有人酸溜溜地说:“以前是人配包,现在是包配人。你看GUCCI的围巾,在山姆卖得跟白菜价似的,奢侈品还真是越来越没尊严了。”
也有人对奢侈品牌的“跳水价”持怀疑态度。一位资深剁手党表示,超市里的这些奢侈品虽然便宜,但大多是老款或者库存货。她说:“真正的热门款,超市可拿不到手。”不过另一位网友马上接话:“管它老款还是新款,便宜就完事了,穿在身上谁能看出来?”这波“绝对理性消费”的发言,又是一片赞同。
更有趣的是,有人开始联想未来的场景:“照这么发展下去,是不是以后去超市买菜,顺手还能拎个爱马仕包回家?”底下有人附和:“那得看山姆什么时候上‘沃金包’。”这个评论让不少网友笑出了声。
也有网友把视线放到了更大的背景上。他们觉得,这一切的根源是消费观念的转变。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,大家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少了,开始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。有人感慨道:“现在的中产消费者啊,越来越精明了,谁还愿意随随便便被割韭菜?”还有人得很直白:“买衣服嘛,能穿就行,花冤枉钱的事咱不干!”
讨论中也不乏一些“戏精”网友。他们一本正经地说,现在去超市买衣服,不仅省钱,还能体验“寻宝”的乐趣。“你永远不知道超市下一次会拿出什么惊喜,可能是羽绒服,可能是奢侈品,甚至可能是爱马仕包。”这种调侃式的评论,让人看完忍不住笑出声。
也有少数人对这种现象不太看好。他们觉得,超市卖衣服虽然便宜,但长此以往,可能会让专柜品牌失去价值感。有人担心地说:“这样下去,大牌是不是就真的变成地摊货了?”不过这种观点在评论区并不占主流,因为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,哪家超市的衣服最便宜、质量最好。
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——大家对去超市买衣服这件事,热情相当高涨。无论是吐槽也好,调侃也罢,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讨论。而且,很多人已经开始默默计划下一次去超市“扫货”的行程了。
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?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